保健品市场:正规作战赢得尊重
卖保健品的把保健品当药卖,过分夸大宣传和无所不用其极的销售手段,加上监管体制的不完善,使得社会大众对于保健品行业的信任危机逐步加深。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,保健品行业开始了艰难的营销转型。
——史记——
中国保健品行业营销模式的转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:
宣传营销模式,宣传即是营销,例如保健品行业的泰斗三株。这种模式简单地说就是,上面打广告做宣传,下面铺通路抓销售。在宣传上,报纸、电视、墙体、小报、单页等无处不在;在销售上,城市、农村同步推进,会销、义诊等全面开发。线上宣传和线下推广两手抓、两手硬。
这种销售模式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,首先与当时的市场及传播环境等诸多因素有直接关系:市场不规范,政策监管也宽松,宣传几乎不受限制;保健品产业刚刚起步发展,竞争环境宽松;信息不对称,消费者日常接触的相关信息很少,容易相信并尝试新事物;与现在相比,媒体费用也相对较低。
其次,从这种模式本身来说,其销售三件宝“小报(广告)+专题+义诊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:广告,让消费者知道了产品;专题,让消费者深入了解了产品(深度说服);义诊,则让消费者信任产品并促使购买。
然而,随着政策、市场、传播环境等因素的改变,再完全照搬这样的模式,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,这条路已经越来越难走,于是新的营销模式逐步演化出来。
比如直效营销。它以义诊、会议体验、健康俱乐部等名义,邀请消费者参加活动,将检查、诊断、推销、促销、售后等多种环节捏合在一起,针对消费者开展直接或间接的销售。这种模式,在高空也会打一些报纸、电台等广告,地面也会有一些专卖店或者门店。随着媒体费用的水涨船高、传播环境的日趋规范等等,它不再主要依托广告对销售的拉动,广告的作用只是品牌提示,真正产生销量的是线下的推广,最终将这一销售模式进一步演化,并且运用得非常成功的典型代表就是安利的直销,它通过大量的直销队伍对周边消费群体进行一对一推荐,将以往保健品行业由单一产品运作转向了系列产品集群运作。
保健品市场:正规作战赢得尊重